「睇Netflix不如進修」 網上課程搶手
發布時間: 2020/05/18 17:27
最後更新: 2020/05/21 20:28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過去數月不管是在家工作還是居家隔離,困囿一室成為大眾抗疫挑戰苦悶的一關。有打工仔把握時機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修讀網上課程,自我增值,為疫情過後轉職、跳槽鋪路。
自農曆新年起,本港大學和海外網上課程平台的報讀人數明顯上升,眼見失業大潮淹至,或有更多人攻讀網上課程,著名平台edX教打工仔如何將課程寫入履歷,加強對僱主的吸引力。
90後馬來西亞華人古昀翰,來港升讀大學後留港發展,畢業兩年,一直在大學任職研究助理。今年初剛轉到新職位,仍在適應新領域之際,因疫情而需在家工作。他利用公餘時間在大型MOOC平台Udemy和Coursera,報讀與工作相關的網上課程。
綫上學習技巧 綫下職場實戰
古昀翰透露,在家工作期間,很多研究項目擱置,故工作量較平日少,處理及完成工作後,在公餘時間上網進修,負擔不大。他同時報讀荷蘭萊頓大學的「語言學入門」免費公開課,以及SPSS(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和基礎統計學課程;前者免費,後者其時有優惠,學費不到10美元。
他形容,前者課程設計嚴謹,訓練學生搜尋運用資料和工具,「對我這類亞洲教育制度出身的人而言,頗有新鮮感和具挑戰性」,對他的研究工作也有裨益。
課程長達6周,即使後來恢復正常上班時間,仍堅持抽時間繼續課程,至今兩課程各已完成一半,其中SPSS的技巧已能在研究工作派上用場,他坦言十分滿意。
「睇Netflix不如聽課進修。」另一位用家林小姐(化名)道。她從事文職工作,因疫情在家工作,重拾前年開始修讀的網上課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入門」。
免費試讀課程 付費購買證書
她分享,曾打算報讀相關碩士課程作日後轉行之用,惟不論是學費還是全職讀書的投資甚大。以中文大學心理學碩士為例,全職攻讀學費達12.5萬元,她遂決定先在網上試讀免費課程,若日後升學就業有需要,才會花費50至100美元購買證書。
本地大學亦趁勢推出網上課程,中大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成立的「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提供10門免費網上課程,包括「全球衞生對人類安全的挑戰」、「災害健康風險管理中的公共衞生核心概念」等,報讀學員完成後將獲發結業證書。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為期3星期的Epidemics II(流行病學)課程於3月再度開課,更緊貼時局,加入關於新冠肺炎內容,講者包括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和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發言人指,截至3月7日已有1,679人報讀,當中1,554人是於1月29日或之後報讀,其時正是香港爆發首波疫情、出現社區爆發的嚴峻時期。
由1月底至3月初,港大其餘網上課程的報讀人數也上升,其中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專業課程,包括報讀Introduction to FinTech(金融科技入門)的人數增加1,819人,FinTech Ethics and Risks(金融科技的道德與風險)增加340人,Blockchain and FinTech:Basics,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區塊鏈科技與金融科技:基礎、應用和局限)亦增619人。
僱主重視熱誠 僱員脫穎而出
著名MOOC平台edX近期出帖文,指僱主最想知道求職者能否為業務增值,因此在履歷加上曾修讀和職位相關的網上課程,有助脫穎而出,例如市場人員若有修讀資料分析課程,就能展示相關技能。由於面試者不是經常遇上修畢網上課程的求職者,這項經歷或成為面試良好的切入,令求職者有機會表現自己。
僱員有紀律、動力強、有學習熱誠,統統是僱主希望有但難於從面試得知真偽的特質,修畢網上課程則是證明。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葉芷樺、張少貞 經濟日報記者